美国白蛾(Hyphantria cunea Drury)俗名秋幕毛虫,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害虫。该虫在北方一般一年发生两代,以蛹越冬、越夏,有些地区、有些年份一年可发生三代。美国白蛾繁殖力强,传播快,食性杂,寄生范围广,主要危害林木、果树、农作物、蔬菜、花卉、杂草等。
1 调查前的准备
调查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,包括:毒瓶、指形管、捕虫器,采集箱、高枝剪、望远镜、调查表、记录本以及地形图等。
2 调查时间
调查的最适时期是美国白蛾的幼虫网幕期,不同地区调查时间有所不同。例如,在辽宁第一代网幕期约在6月20日-7月10 日,第二代在8月20日-9月10日。
3 调查地点
3.1 在监测范围内,或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周围城乡绿化带和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四旁树。
3.2 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、码头、机场、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。
3.3 沿公路、铁路及沿途村庄的树木。
4 调查树种
美国白蛾主要喜食树种有:糖槭、桑、榆、臭椿、花曲柳、山楂、杏、法国梧桐、泡桐、白蜡树、核桃、樱花、枫杨、苹果、樱桃、杨等。一般喜食树种有:柳、桃、胡桃楸、梨、刺槐、柿、紫荆、丁香、金银木、葡萄等。
各地在调查前要准确掌握上述喜食树种的分布、数量,并登记造册,绘出分布图。
5 调查方法
在监测区,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踏查,对重点地区,要在踏查的基础上,进行全面、细致的详查。
5.1 以自然村、屯、居民区、厂矿、机关、部队驻地为调查点,公路以道班、铁路以站段、街道以街区为调查单位。每调查单位要抽查10%-30%的树木,观察树上网幕。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;第二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。
5.2 对重点地区的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;对一般喜食树种可选一定面积的样地进行抽样检查。
5.3 在监测区,可常年用灯诱或性诱方法定期、定时进行动态监测(填表1)。
人工合成的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、灵敏度高、使用方便、有效期长(即一个诱芯可在春夏两个世代连续使用)等特点。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诱虫距离约为400m,100m以内效果最好。诱捕器的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亦有很大影响,春季以树冠下层枝条(2.0~2.5m)为宜,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(5~6m)诱虫效果最佳。
6 发生趋势预测
经过踏查,如发现了新的疫情,应立即对疫情发生区进行详细调查。调查有虫(网)株数和林木被害程度。将被害程度分为轻、中、重三个等级。标准如下:
轻:有虫(网)株率0.1%-2%为轻度发生区(+)。
中:有虫(网)株率2%-5%为中度发生区(++)。
重:有虫(网)株率5%以上为重度发生区(+++)。
调查时将原始调查数据填入表(2),整理、汇总后填入表(3),并写出调查总结,绘制虫害分布图,一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及上级森防站。